YYYY-MM-DD:薛若哲个展

2023年6月3日 - 7月23日
概况
YYYY-MM-DD started on the birth date of my younger daughter, It will last.

I paint directly from life. After applying the first layer, I paint one flower every day. Flowers bloom and fade in the process. My painting records their status on the date while leaving the first layer unchanged.

YYYY-MM-DD series is the anchor of my daily life, I returned to the canvas everyday, mixing colours, painting. The size of the canvas is set to 50x40cm, to fit into a suitcase.
YYYY-MM-DD开始于小女儿的降生之日,并将一直持续。在铺完第一层颜色之后,我每日写生一朵花。在这个过程中,花会发生变化, 绽放或凋谢。我如实将它们的变化绘制在画布上,同时底色层保留原样,并不加以覆盖。YYYY-MM-DD是我每日生活的锚点,我不断地回到画布前重新调色,落笔。我将画幅的大小设置为方便放入旅行箱的50 X 40 CM,以便携带,在不断的迁徙中绘画。—— 薛若哲
一直以来,薛若哲在画布的有限平面上追随和探测一道若即若离的缝隙,它游移于图像与世界交汇之处,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着自身的形状,幽深如矿脉,而轻微如呼吸。它往往不易察觉,与生活中事物的诸般表象无异, 比如一双背影,一只手,一个挥动的姿势……但随着画笔持续挥动,在它们的交叠、重复、呼应和些微的偏移中, 某种不确定、不可预期、难于察知甚至尚未存在之物的轮廓,逐渐缓慢地浮现出来。对薛若哲来说,绘画因此事关观看、感知和真实的幽深缠结,是从可见性的领域通向不可见世界的入口,当画笔持续拂过画面,就像日光移动经过地球表面,在最微小的角度偏移中,潜伏着即将到来的,最巨大的阴影。
日光在画布上留下痕迹,定义了形象和颜色,更将画家不断流逝的生命织入绘画的平面,于无声中测量着时间。在这个名为“YYYY-MM-DD”的系列中,遥远天体的转动和它几乎不可见的轨迹,经由一朵花的枯荣被保留和展露:每天,差不多同一个时刻,在同一瓶花的后面,薛若哲会支上画板,调好颜色,写生其中一朵花,并在画面上标注这一天的日期。一天一朵,直至悉数画完。时间流逝,瓶中花在不停变化,花蕾绽放,花朵凋谢。薛若哲如实将它们的变化绘制在画布上,之前画好的则保留原样,并不加以覆盖。一瓶花画完后,他会再买一束新的鲜花插入瓶中,如此往复,日日如此。为了不让这个持续的行动被打断,他将画幅的大小设置为 50 x 40 cm,恰好可以放在旅行箱中,随身携带,各处迁徙。“YYYY-MM-DD”从薛若哲小女儿降生之日开始,它将持续到艺术家生命的尽头。
用这种方式,薛若哲尝试去探问,绘画对于生命最基本和最真实的关系是什么,在绘画的内在平面上,生命如何绘制它自己尚待形成的轮廓,而那些随时间消逝的东西,又是如何再度从画布的空隙之处浮出。在“YYYY-MM-DD”如同每日起居一般的延绵回环的节律中,绘画遂成为艺术家生活的锚点,它将那些最真切的生命过程,血肉、呼吸,折叠在如扇面般徐徐展开的,绘画周而复始的序列里。通过这些质朴的、几乎不带有任何情绪或寓意的花朵写生,薛若哲似乎在标记自己的生命,就像我们每天撕下一页日历或写上一页日记,只不过是以画家最本能和最本质的方式;然而这过去的每一天,这即将翻过的日记和日历上即将被撕掉的每一页,被他几乎不着痕迹地压进同一个图像空间,随着时间图层的重叠和堆积,画布有限的平面因此展现出它本不可见的深度。用这样的方式,薛若哲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时间并非某种外在于画面的东西,它其实一直潜伏在图像与图像,图像与画布的铰接处,那道通往不可见世界的幽深缝隙,而艺术家的工作正是在这交叠、游动和不确定的边界地带探险,让我们得以一瞥那最幽深处,生命本来的形状。(文/李佳)
作品
展览现场